企业画册

两会定调楼市走向:解决好“三个1亿人”的新型城镇化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两会定调楼市走向:解决好“三个1亿人”的新型城镇化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14-03-19 * 浏览 : 0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后一段时期内,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城镇化是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去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又讨论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要坚持“以人为本”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人口从1978年的1.7亿到2012年的7.1亿,城镇化率基本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与此同时,大城市高企的房价、难解的拥堵以及不均等的公共服务也彰显出中国城镇化已积累了大量突出矛盾和问题。

  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3.37%,实际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5%左右,远低于2011年世界52%的平均水平。以农民工市民化为重点的相关改革如果取得突破,我国城镇化率有望以年均1%-1.2%的速度递增,至2020年新增城镇人口将达4亿左右,成为新增中等收入群体的“后备军”。在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成为破题关键。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搬家上楼,首位任务是农民要有一技之长,通过产业链带动农民致富,让农民在城镇化过程中实现物质和精神双方面生活基础”,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农业大学教授董雅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五局董事长鲁贵卿看来,“三个1亿人”其中就有1亿人是农民变为城市居民,而建筑行业企业又是农民工聚集的一个行业,如何使这1亿人变成城市居民,关键在于如何去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农民工只要收入高了他就会买房,在城市里住下来。另外,由于劳务公司的成立让他的工作单位也有了着落。然后再配套医疗、教育、社保等,这样就使得农民市民化了。”鲁贵卿代表对新华网记者表示,他已就这个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议案和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专职副主席辜胜阻称,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五个关键因素:人、业、钱、地、房。其中,“人”是核心,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要解决好人的问题,只有基本公共服务完善,人的市民化才能真正实现。其次,必须大力发展新型城市群,为进城务工的农民提供相对稳定的流入地,同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服务业,进城的农村人口提供稳定就业。

  避免变“空心村与空城”

  在过去的城镇化过程中,明显存在两个问题:空心村和空城。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田地荒芜、生活配套落后;不少二三线城市地方政府为了追求形象工程,大兴土木,只顾修建高楼和别墅,忽视了产业的发展和支撑造成空城的局面。

  伴随城镇化的膨胀,高楼大厦满目,却空置率极高,鲜有人居住,鄂尔多斯“空城”现象迅速蔓延。有媒体报道称,缺乏产业、收入和人口支撑的空城在国内东南西北到处上演,总数量不下50个,而这一趋势仍在继续扩大。警惕盲目造城,切勿“一刀切”照搬,建设与区域发展和产业发展相结合,提供就业、收入机会,符合农民生活方式的新型城镇化或才是我们未来的目标。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揭新民认为:“我们以前说的城镇化,或者叫做城市建设,大家都认为那是一个消费,在花钱。但事实上,我们说现在的新型城镇化在观念上就要改变,建设城市本身也是拉动经济的一种方式。”揭新民表示,一方面,新型城镇化有一些“新”的内容在里面;另一方面,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以往的城市建设不同。

  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市长葛红林认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应该做好“补欠账、明产权、提保障”三个前提工作。首先,国家应确定城乡公共服务的基本标准,标准化地建设好农村中小学、乡镇卫生院、农村敬老院、乡镇道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其次,明晰农村各项产权,确保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业转移人口能够安心进城;最后,通过建立无缝衔接、多缴多得、城乡居民无差异化的社保,做好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工作,解决养老后顾之忧,为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表示,“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而不是简单的征地盖楼”。当前地方政府一方面希望城镇化成为新一轮增长的推动力,另一方面由于一些人对新型城镇化缺乏正确理解,导致“贵城”与“空城”同时出现的现象,影响了新型城镇化的顺利推进。

  下一步还要准备什么

  “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城镇化管理创新和机制建设,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为指导,做好相关规划统筹衔接。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多元化城镇建设投融资等机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就“经济社会发展与宏观调控”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时也表示,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将集中1000亿元用于加大对一些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项目的支持,主要是用于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和配套基础设施,加强“三农”等。

  “实际上3个1亿人都解决好了,中国的城镇化会提升很大的比例。那么下一步的着力点就是从大中城市向中小城市不断延伸。”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建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胡葆森称。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何健说,城镇化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如果城市中低收入群体和进城农民都居住在棚户区、城中村,这不是人们想要的城镇化。加大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既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也能提升城市面貌,更重要的是促进住房市场结构合理化,改善中低收入人群居住水平,促进社会公平。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工商联主席、渝商集团董事长、金科股份董事局主席黄红云也表示,在新型城镇化的大潮中要注意合理规划城市承载力,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加强公共服务和配套。

  除了坚持公平共享,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更要重视“心灵安置”。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民进江苏省委主委朱晓进认为,要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满足新市民的情感交流需求,增强他们对城市的认同,在不间断的潜移默化中与城市生活产生共鸣。

  实际上,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因此,中国的城镇化不仅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对世界也是一大机遇。

  如何走好城镇化下一步,不光需要顶层设计的智慧,还需要符合国情并脚踏实地去实施。

推荐新闻
更多